肠道是人体的重要消化器官。有研究发现,肠道内存在着约100万亿个微生物,种类1000-2000种,其中有益菌、有害菌、中性菌共同维持着微妙的生态平衡。
当这种平衡被打破,即出现肠道菌群失衡时,身体会发出一系列预警信号。
01 消化系统不适:腹胀、腹泻、便秘交替
肠道菌群在消化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,它们帮助分解食物、产生短链脂肪酸、合成维生素。菌群失衡后,消化功能受损,可能会出现以下症状:
①腹胀
肠道有害菌过度繁殖,导致食物发酵异常,产生过量气体,排期之后可以得到缓解。
展开剩余81%②腹泻
当肠道内的致病菌数量增多,它们释放的内毒素会直接侵袭肠粘膜,导致肠粘膜屏障受损。致病菌容易透过肠屏障。进而使平滑肌收缩增强、肠道蠕动加快,最终导致腹泻的发生。
③便秘
肠道内有害菌增多时,其中的有氧菌会大量消耗排泄物的水。产碱杆菌的碱性也不利于排泄物的水分保留,进而容易导致排便困难。
④大便异常
粪便恶臭、颜色异常(如过深或过浅)、油腻感增加,可能是菌群失衡的表现。
02 免疫力下降,容易生病
当有益菌减少,有害菌趁机作乱,免疫系统就会受到影响,表现为:
①频繁感冒或感染
防御能力下降,细菌、病毒更容易入侵。
②伤口愈合缓慢
肠道菌群影响体内炎症调节,失衡可能导致慢性炎症加重。
③过敏或自身免疫性疾病
菌群失衡可能触发免疫系统异常反应,如湿疹、哮喘、类风湿性关节炎等。
03 体重异常:肥胖或消瘦
肠道菌群与能量代谢密切相关,失衡可能导致体重失控:
①易胖体质
某些菌群(如厚壁菌门)过多,可能导致能量吸收增加,促进脂肪堆积。
②体重下降
菌群失衡会影响营养吸收,导致消瘦、营养不良。
04 皮肤问题:痤疮、湿疹、皮炎
当菌群失衡时,肠道屏障受损,毒素、炎症因子可能通过血液循环影响皮肤,导致:
➤ 痤疮、粉刺加重
➤ 湿疹、荨麻疹反复发作
➤ 皮肤干燥、粗糙,甚至过敏反应加重
05 情绪与睡眠障碍
菌群失衡可能影响神经递质的合成,导致:
①焦虑、抑郁情绪
有害菌产生的代谢物可能影响大脑功能。通过调节肠道菌群,如补充益生菌、改善饮食结构等,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焦虑和抑郁症状。
②失眠或睡眠质量下降
肠道菌群参与褪黑激素(睡眠激素)的调节,失衡可能导致睡眠紊乱。
如何日常维护肠道菌群?
如果你发现自己有上述症状,不妨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,修复肠道菌群,重建健康屏障:
01 增加益生菌摄入
可适量食用酸奶、纳豆、泡菜、康普茶等富含活性益生菌的食品,或选择优质的益生菌补充剂。
02 补充益生元
如洋葱、大蒜、韭菜、香蕉、燕麦、菊粉等高膳食纤维食物,促进有益菌生长。
03 减少高糖、高脂饮食
总吃那些高脂肪、高糖、低纤维的食物,或者经常抽烟、酗酒,还吃剩菜剩饭等这些不良饮食习惯,会让肠道里的菌群乱了套,可能导致肠道菌群失调。
04 保持作息规律,减少压力
良好的睡眠和心情有助于维持菌群稳定。当人处于长期压力下时,大脑会向肠道发送信号,导致肠胃功能紊乱。
05 适量运动
适量运动可以促进肠道蠕动,帮助排便,减少毒素堆积。即使是简单的散步和瑜伽,也能让你的肠道更活跃。
06 避免滥用抗生素等药物
如果长期使用抗生素、激素类药物或者含激素类的抗生素、抗肿瘤药物,这些药物在杀灭有害病菌的同时,也可能会误伤肠道中的有益菌,从而破坏肠道菌群的平衡,应在医生指导下使用。
肠道菌群的平衡关乎全身健康,如果你发现自己有肠道菌群失衡的信号,不妨从生活方式入手,或咨询专业医生,尝试科学的干预方式,守护肠道健康,让身体恢复平衡。
发布于:广东省牛达人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