加个关注点个赞,您的支持是文章最大动力
浙江台州马先生花 11 万 5 买了辆二手领克,当场买保险时反复确认 “是否立即生效”,销售说 “是”!可刚开十几分钟就追尾玛莎拉蒂,维修费近 10 万,找保险公司理赔却被拒 —— 保单 18 点 18 分生成,生效时间是 19 点,事故发生在 18 点 53 分,就差 7 分钟!
7 分钟的时间差,让马先生从 “有保险兜底” 变成 “可能自己掏 10 万”,换谁都接受不了。
从买车买保险到撞车拒赔,4 小时里的糟心事
事情发生在 8 月 4 日,整个过程不到 4 小时,却让马先生追悔莫及。
中午,马先生到台州领纵领克中心,花 11 万 5 买下一辆二手领克 03。下午 3 点,车辆完成过户,他特意让销售同步帮忙买商业保险 ——他前后问了销售 4 遍 “保险是不是立即生效”,销售每次都回答 “是”,马先生才放心付了 3995 元保费。
当天 18 点 16 分,保险保单生成;18 点多,马先生开车回家,刚走十几分钟,18 点 53 分就出了意外 —— 追尾了一辆玛莎拉蒂。他赶紧联系保险公司,本以为有保险能覆盖损失,结果等来的是 “拒赔”:保险公司说,保单生效时间是 19 点整,事故发生时还差 7 分钟,不在保障范围内。
更让马先生头疼的是,维修费高得吓人:玛莎拉蒂维修近 6 万,自己的车修下来要 4 万多,加起来快 10 万。这钱要是全自己掏,相当于买二手车的钱又快搭进去了。
之后记者找 4S 店和保险公司核实,4S 店的林经理说 “我们不卖保险,交强险能上路,成年人该自己看条款”;保险公司倒松了口,说 “可能没温馨提醒生效时间,愿意想办法帮忙”,可到底怎么帮,还没个准话。
7 分钟拒赔背后,藏着哪些关键争议?
这起事件的核心,全在 “保险生效时间” 和 “各方责任” 上,每个争议点都戳中马先生的痛点。
“立即生效” 的承诺与实际生效时间的矛盾 。马先生反复确认 4 次,销售都保证 “立即生效”,可实际生效时间是 19 点 —— 如果销售没说错,那可能是投保时操作失误,把生效时间设成了 “次日” 或 “固定时间”;如果销售随口应付,那就是误导消费者,让马先生误以为有保障才敢开车。4S 店现在说 “不卖保险”,可当时是销售协助投保,理应对生效时间有告知义务,不能一句 “自己看条款” 就甩锅。
其次是保险公司的 “生效时间告知义务”。保单 18 点 18 分生成,生效时间 19 点,中间有 32 分钟间隔,保险公司是否尽到了 “温馨提醒” 责任?他们自己也承认 “可能没提醒 7 点前别开车”,这就意味着马先生在不知情的情况下上路,根本没意识到 “保险还没生效”。虽然保险条款里可能写了生效时间,但普通人买保险时,很少会逐字看条款,保险公司理应有更明确的口头或书面提醒。
还有 **“交强险可上路” 的误区 **。4S 店说 “有交强险能正常上路”,可交强险只赔对方,不赔自己的车,而且赔偿额度有限(财产损失最高 2000 元),玛莎拉蒂近 6 万的维修费,交强险根本不够。马先生买商业保险就是为了覆盖大额损失,结果因为生效时间差,陷入 “有险不能用” 的困境,这也暴露了 4S 店对消费者保险需求的漠视 —— 只提 “能上路”,不提 “商业险未生效的风险”。
结语:别让 “7 分钟” 凉了消费者的心
马先生的 10 万维修费,卡在了 7 分钟的保险生效差上;可比维修费更让人心寒的,是 4S 店的 “甩锅” 和保险公司的 “未提醒”。
对消费者来说,买二手车本就担心 “车况、手续”,保险是最后一道 “安全垫”,可这道安全垫却因为 “7 分钟” 和 “承诺不符” 失效,换谁都会焦虑。对 4S 店和保险公司来说,“卖车、卖保险” 不只是做一笔生意,更要尽到告知义务 —— 一句清晰的 “生效时间是 19 点”,就能避免这场纠纷;一次认真的 “条款解读”,就能让马先生不上路冒险。
免责声明:本文所述内容及图片来源于网络。本文旨在传递正面信息,避免煽动和低俗血腥引导。如涉及版权或其他问题,请及时联系小编,小编将第一时间配合并处理。如本文内容有误或有争议部分,也请联系我们进行修改或删除。
牛达人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